近年來,安徽省交通運輸部門瞄準高速公路服務區每年3億多人次的集中客流優勢,依托97對服務區,積極打造扶貧新載體,探索開發“服務區+”新模式,助力脫貧攻堅。目前,“服務區+土特產”的產業扶貧主模式,實現皖產地方土特產銷售全覆蓋,年銷售額超過1億元,帶動一批地方企業發展和群眾脫貧致富。
一是企地聯動。由高速服務區經營企業與部分市縣扶貧、農業、旅游部門建立合作關系,黃山毛峰、六安瓜片、霍山石斛等500多種安徽土特產擺上服務區貨架,并常年開展皖產土特產“同城同價”活動,有效帶動產品銷售。
二是企企協作。服務區與地方企業、農業合作社開展深度合作,目前已有80多家特產專營店進駐服務區。部分地區服務區還在草莓、板栗、菱角等上市季節開辟綠色通道,允許農戶服務區臨時設攤銷售。
三是開發品牌。打造“惠驛佳”自主品牌,對體現地方特色、產品品質可靠、具有市場前景的土特產采用貼牌經營方式,開發出銅陵生姜、八公山豆腐、徐集花生糖等特色產品,直接在服務區便利店銷售,帶動部分企業銷量增加50%。
四是創新平臺。建成印象金寨、慎城有禮、太湖禮物、香鋪國家級貧困縣地產品展銷中心等4個地方土特產展銷中心,集土特產銷售、文化旅游宣傳展示為一體,支持貧困地區發展。“太湖禮物”展銷中心還將營業額的2%作為扶貧資金直接補貼貧困戶。
此外,還開發“服務區+就業”、“服務區+農產品采購”等模式,現已吸納2000多名農村人員就業,其中零就業家庭180多個,年采購餐飲蔬菜、禽蛋等農副產品原材料2000多萬元,有力支持貧困地區脫貧攻堅。